大发app| - (中国)百度搜索
大发app2024-07-31

大发app

东西问|陈梅 :华侨华人何以成为春节文化海外传承的“自媒体” ?******

  中新社北京1月28日电 题 :华侨华人何以成为春节文化海外传承的“自媒体” ?

  ——专访美国纽约华人社团联席会主席陈梅

  中新社记者 罗海兵

  写春联、剪窗花 、挂灯笼 、放烟花……无论离家多久 、多远 ,生活在世界各地 的华侨华人都依然保留着中国的传统习俗。反映美国历史的《哈泼斯月报》自1880年起就曾刊载在美华人燃放鞭炮、置办年货 、挂彩灯欢度春节的热闹场景。

  华侨华人在传续春节传统 的同时 ,也使春节在海外成为中外文化交流 的独特载体。已五次举办迎新春民俗文化节活动的美国纽约华人社团联席会主席陈梅近日在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时表示,华侨华人天然 是在海外传承中国春节文化 的“自媒体” ,既向海外推广和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也让华裔后代在欢乐中了解、认识和爱上中华文化 。

  中新社记者:美国纽约华人社团联席会于2023年1月15日举办纽约华侨华人兔年迎新春民俗文化节 ,都有哪些内容?这一天是中国的南方小年,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一天举办活动?

  陈梅:纽约华侨华人迎新春民俗文化节自2015年开办以来一直深受广大华人华侨和社区内其他各族裔 的喜爱,并连续举办了五届 。后由于疫情原因停办了两年 。今年我们再次举办线下迎新春民俗文化节活动。

  今年的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多彩,既有写春联、画年画、剪纸等经典内容,也有小朋友们喜爱 的捏气球、脸部彩绘、做糖画人 ,以及帮助小朋友们认识汉字 的猜灯谜活动 。活动期间还将举办一场精彩 的文艺表演 ,其中包括京剧 、太极拳、武术 、民族舞,以及美轮美奂 的儿童汉服秀、美中音乐家协会著名歌唱家们的专业演唱等 。演员的年龄从9岁到85岁不等 ,以期达到联席会一向主张 的“全民庆春节 ,举家同欢乐”初衷 。

  今年1月15日是中国(南方)民间俗称 的“小年” 的日子。在美国的华人常因工作繁忙且不是公假日 ,故大多数家庭不能聚在一起过小年。我们选择在小年这一天举办迎新春民俗文化节,某种意义上 是向身居海外 的华侨华人和下一代介绍“小年”这一传统中华习俗 的来历及寓意,同时也通过迎新春民俗文化节的形式把大家从百忙中汇聚在一起。

纽约华人华侨2023第六届迎新春民俗文化节。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记者:举办迎新春民俗文化节的初衷是什么?华人社会参与度如何 ?他们为什么热衷于参加春节活动 ?

  陈梅:迎新春民俗文化节提供了一个重要 的展示中华文化 的平台 ,旨在借各界庆祝中国农历新年之际 ,以中国的民间艺术 、各地 的习俗风情 、中华美食为主题 ,向美国和纽约市主流社会 、各界人士、广大民众推广展示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民俗文化 。这是联席会连年举办迎新春民俗文化节这个品牌活动 的目的与动力,我们要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学习知识、传承中华文化。

  活动自2015年开办以来 ,从第一届只有10个摊位,发展到2020年第五届时有50个摊位 ,还有一场精彩的免费文艺表演。过去联席会举办的每一届迎新春民俗文化节都 是人山人海 ,参加的人士不仅可以亲自感受中国民俗艺术 、品尝中华美食 、观看中国传统艺术表演,还可以带走各式各样 的免费民间艺术作品作为春节装饰,感受中国“年味” 。

  海外华侨华人纵然身处异国他乡 ,但对文化根脉的情怀深植心中,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感受 是共通 的 。通过参加春节文化活动,既可以营造过年氛围,也可以慰藉思乡之情,还能让华裔后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春节讲究团圆,参加春节文化活动也 是海外华侨华人一起热闹过年 的场景之一。

人们在纽约华人华侨迎新春民俗文化节上写书法。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记者 :海外华侨华人保留了哪些中国春节传统 ?又有哪些本土化 的创新 ?

  陈梅:追溯历史,华人在海外过春节 的传统, 是与华人移民 的脚步相伴相随 的。在美国,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淘金热及横贯美国铁路修建完工之后 ,早期华工从美国西部开始东迁来到东岸。历史资料详细记载了1871年2月18日 ,这些华工及其家人,在美东地区举办第一个中国新年的庆祝活动 。

  春节常被翻译成Spring Festival ,其实在海外更习惯称春节为Chinese New Year ,即“中国新年”,也就 是我们说的农历新年 ,一般指正月初一 。但华人在海外过春节和在中国国内一样, 是一个更大 的范畴,包含除夕 、初一和正月十五三个重要时间节点 。华人完整保留了中国的春节传统 ,贴春联 、挂灯笼 、放烟花 ;除夕夜 的年夜饭上一定要有饺子或年糕,正月十五也一定要吃元宵。春节期间走亲访友互相拜年,给孩子压岁钱发红包 ,华社活动中有舞龙、舞狮表演等等 。

  当然 ,春节在海外也有许多因地制宜 的创新,比如在美国一些大城市 的中国城 ,会有中国农历新年巡游等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 ;在一些欧洲国家则会以中国新年音乐会等形式庆祝;在东南亚一些国家 的华人家庭 ,还会制作融合南洋风味的“年饼”作为新的“年味”……在这些因地制宜的创新过程中,不同文化和文明得以交融互鉴。

美国纽约布莱恩公园举行舞狮活动,众多孩童在活动中与舞狮近距离接触 。廖攀 摄

  中新社记者 :在海外举行 的包括春节在内 的中国传统节日活动中 ,是否有当地主流社会的参与 ?参与度如何?

  陈梅:其实 ,在海外不同形式的中国春节庆祝活动 ,已经逐渐走出唐人街,有越来越多当地主流社会的人士参与 。比如非常著名的旧金山农历新年大巡游 ,就是从早期少数中国劳工在中国城小打小闹庆祝春节的传统,如今演变成多族裔、中美团体亲密合作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盛会,成为世界十大著名大巡游之一 。再比如美国纽约帝国大厦、英国伦敦眼、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等多国地标建筑每年也会为中国春节点亮红色灯光以示祝贺。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 ,中国春节已经被列为全国性或地方性的法定节日 。多国政要也会在中国春节期间发表新春贺词 。

美国纽约曼哈顿中国城街道张灯结彩 。廖攀 摄

  中新社记者:海外华人赓续传承 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如何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载体?

  陈梅:纽约有数十万来自中国的移民 、学生和工作人员 。每逢佳节倍思亲。像中秋节 、春节这种非常具有中国特色 的传统节日已逐渐融入当地美国人的生活中 。自从纽约州通过了中国大年初一所有在校学生可以留在家中与家人共度春节而不算缺席的法律后 ,春节更是成了家喻户晓 的中国传统节日。各个大学 、中学 、小学都会举办庆祝中国春节的活动,比如教学生包饺子、写春联 、跳中国民族舞蹈,以及举办以中国民族乐器为主的音乐会等 。久而久之,这些庆祝活动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中美文化交流的载体 。

  随着世界多元文化 的发展 ,这些丰富多彩的中国节日传统,也令当地民众耳目一新 ,被中国春节 的热闹和“年味儿”吸引,继而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而透过这些热闹场景 ,他们更加感受到中国春节文化 的精神内核,读懂中华文化蕴涵的家庭观念和世界观 ,即追求团圆、追求和美 。

美国纽约曼哈顿唐人街春节气氛浓,人们在一家上海菜餐厅用餐 。廖攀 摄

  中新社记者:海外华侨华人在自身保留春节传统的同时 ,在传承、传播春节文化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陈梅 :海外华侨华人自身在海外就是传承中国文化和传播春节文化的“自媒体” 。我们通过不断地向我们的下一代以及其他族裔和主流社会介绍 、演绎中国传统文化,让人们记住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是个期望和平 的民族。无论在哪里,中国人世世代代都愿意为中美人民之间的友谊 ,为世界和平和民族昌盛搭桥铺路 。(完)

  受访者简介:

  陈梅 ,美国纽约华人社团联席会主席 。纽约华人社团联席会(New York Council of Chinese American Associations)成立于2003年 ,是经纽约州政府登记注册,美国联邦政府认可的非盈利组织,由来自中国大陆、台湾、港澳地区 的华人社团联合组成的民间团体 。联席会的宗旨是为加强华人社团之间 的联系与合作,争取在美华侨华人各界应有的权益,并以联席会为平台推动中美两国人民在文化、教育、经济、贸易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从而促进华侨华人与其他族裔之间 的相互了解与合作,以及中美两国人民之间 的友谊。

  • 溥仪和鹿钟麟等在北京会见******

      中新社北京1961年10月13日电(记者/徐曰琮)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四位老人——熊秉坤 、温楚珩、李白贞、邱文彬和鹿钟麟,今天上午在北京和溥仪会见。

      会见的地点在政协礼堂的第四会议室 。

      上午11时,溥仪走进会议室,首先与鹿钟麟紧紧地握手,鹿钟麟一见溥仪,第一句话就 是“奇遇,奇遇!”溥仪对他说“今天你看到的 ,不是从前 的溥仪,而是新生的溥仪啊!”

      这个曾经三度做皇帝 的溥仪 ,1924年被当时身为西北军将领 的鹿钟麟从北京故宫里赶出来。事隔37年,这两个曾经的敌对者,今日又在北京见了面 ,怪不得鹿钟麟要连连说“奇遇”。

      会见 的空气,显得十分轻松愉快。他们谈笑风生 ,像多年不见的老朋友。

      溥仪紧紧地抱着鹿钟麟和武昌起义打第一枪的熊秉坤一起照了相 。溥仪以自豪的口吻说 :“现在我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公民了。”

      鹿钟麟笑着问溥仪 :“你还记得吗 ?当时我把你押出王宫送到‘醇亲王府’ ,临下车时我问你 ,你愿意做老百姓呢 ,还是做皇帝?”

      溥仪说 :“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说要做老百姓,可 是,老实说,那时心里想 的完全不 是那么回事。”说得大家都笑了。

      溥仪说到1924年被逐出宫和1945年被苏军俘获后送回中国时 的心情。他说 ,同样 是害怕 ,心情却不同 。1924年被押解出宫时虽然他吓得不得了 ,但是还想到能够保全性命。二次大战后被苏军送回中国,他想到共产党手里 是必死无疑了 。谁知经过将近10年的改造 ,不但没有死,反而得到了新生。他说:“我真正 是亲身体会到毛主席的伟大!”

      50年 是一个不短 的历程 ,老人们又经历了多少坎坷。武昌首义 的四位老人今天还 是和溥仪第一次正式会见 。熊秉坤当时是第八镇工程营 的一个班长 , 是武昌起义打第一枪 的人。温楚珩在当年和詹大悲等几个人带了两连兵一起光复了汉口 。邱文彬率领炮队在汉阳龟山开炮 ,一炮炸翻了湖广总督瑞澄的签押房 ,吓得瑞澄从后院墙挖个洞逃走了。李白贞则是一个艺术家 ,开了个照相馆做掩护工作,革命军 的印信就是他手刻的 ,现在陈列在革命博物馆里。

      老人们娓娓地谈到辛亥革命时的斗争情况 ,又谈到辛亥革命后生活的遭遇 ,对今年隆重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似有无限感慨 。他们都热烈地祝贺溥仪的新生 。

      熊秉坤对溥仪说 :“今天你已改造成为新人,我们都很高兴。在我们祖国大家庭里,各族同胞都是平等的 。我大你20岁,你还年轻,希望你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多做一些事,我也要争取多做事。”

      溥仪说 :“我虽然已经55岁了,但正像一个初生婴儿 ,还要发育长大。”

      溥仪今天穿了一套天蓝色新 的哔叽中山装,胸前别着一颗毛主席像和一颗辛亥革命50周年纪念章 。

      午餐时 ,大家一起碰了杯。过去,武昌首义的老人们是捏着枪杆子 的 ;鹿钟麟进宫逐溥仪时手里还捏着一颗空心炸弹。今天,大家端起了注满祖国美味葡萄酒的高脚杯,在祖国 的大家庭里干了温暖幸福 的一杯 。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大发app地图